運動害的定義

運動這個名詞,包涵了肌肉的收縮活動、心智的活動、以及競賽或娛樂性質的身體活動。傷害則指的是,由於一次或多次的內發性或外加性作用力,對活體組織所造成的破壞結果。運動傷害的定義則在說明,凡是和運動有關而發生的一切傷害都可以列入運動傷害的範圍。例如:運動時踝關節外側韌帶扭傷、肢體被鈍物挫傷或撞傷、短跑選手肌肉拉傷等,都是大家相當熟知的運動傷害。

也有一些運動傷害專家認為,上述的這類傷害並不只限於在運動時才會發生,而且在診斷和治療時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不同,只要有適當的處理就會獲得極佳的治療效果。相反的,有一些由於運動技巧錯誤或訓練不當所造成的特殊傷害,如「網球肘」、「投手肩」、「跳躍膝」、與「脛腔隙症候群」等,往往需要運動傷害專家的鍵定,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,獲得較佳的治療效果,並進一步加以預防其再發或惡化,甚至增強受傷部位的韌帶與肌肉強度,而使運動員的運動成績進步,因此,這一類的「技巧性傷害」或運動形成的特殊傷害,才是真正的運動傷害的內涵,也是運動傷害專家能夠發揮專長之處。

儘管有關運動傷害的定義沒有固定的敘述,不過廣義的來說,運動傷害代表人體在各種不同的身體活動下,所產生的身體傷害皆稱之。狹義的來說,運動傷害則專指因運動而產生的身體特殊傷害情形,以有別於日常生活中一般身體肢體的傷害。不過,對體育教師或教練而言,深入瞭解運動時可能發生的所有身體傷害情形,是較為正確的運動傷害學習概念。

運動傷害的分類

運動傷害的分類方法極多,依照受傷的情況或症狀的病史來區分時,可分為急性運動傷害和慢性運動傷害兩種。

  • 急性運動傷害 : 所謂「急性運動傷害」是指單一次內發性或外因性的刺激,使組織器官破壞的現象。受傷者可以很清楚的記住;是那一次上課、練習或比賽中發生。就傷害的性質而言,可分為:
    1. 肌肉拉傷(strain) : 肌肉在單一次的強大收縮作用下,或者不正常的肌肉協調、活動,而形成的肌肉受傷情形,最常見的是大腿肌肉拉傷。依受傷的程度可分為輕度(第一度)、中度(第二度)與重度(第三度)受傷。肌肉輕度拉傷,肌肉有一小部分的肌纖維斷裂,肌肉出血很少,只有在肌肉用力時或壓患部時,才會引起疼痛,外表並看不出特殊異常。肌肉中度受傷,是指肌肉有相當多的肌纖維斷裂,肌肉明顯出血,可能伴隨有水腫出現,受傷的肌肉肌力減弱,患部外表腫大。肌肉重度拉傷,則是指肌肉的肌纖維全部斷裂,整塊肌肉斷離,最常見的斷裂部位是肌肉與肌腱的交合處。此時肌肉大量出血,斷裂的肌肉縮至兩端點處,而形成凸起一大塊,斷裂的部位則凹陷下去。
    2. 韌帶扭傷(sprain) : 韌帶在單一次的關節過度伸展下,形成韌帶受傷的情形,最常見的是踝關節外側韌帶扭傷。依受傷的程度亦可分為三級,輕度的韌帶扭傷,只有在活動關節時才會有疼痛感,沒有任何腫大或外形的改變。中度的韌帶扭傷,是指韌帶大部分斷裂,同時有關節腫大和劇痛出現。重度的韌帶扭傷,是指韌帶完全斷裂,伴隨嚴重血腫與關節不穩定的病症出現。
    3. 挫傷(contusion)(撞傷) : 所謂挫傷是指皮下組織受鈍力性撞擊所造成的創傷,最常見的是被球(棒球)擊中身體。在受傷後會造成微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組織傷害,而使組織液流出,因而形成水腫的現象。因挫傷而形成組織內出血或血腫(hematoma)的現象,如果沒有適當的處理,可能因組織的纖維化與鈣化現象而造成慢性疼痛。
    4. 骨折(fracture) : 骨骼經由外力的出衝擊而折斷或是由於疲勞或訓練過度時亦易發生。可分為閉鎖性和開放性骨折。是一般大眾較清楚如何緊急處置(固定、送醫)的一種傷。
    5. 關節脫臼(dislocation) : 關節脫臼是指骨骼關節面被迫移位、關節囊破裂、關節韌帶過度伸展或斷裂。最常出現在肩關節上。可分為急性的脫臼和慢性的脫臼兩種,急性脫臼合併韌帶的裂傷。慢性脫臼患者,往往曾有韌帶裂傷、或韌帶經常被牽扯的病史,形成韌帶鬆弛與關節囊擴大,進一步造成關節的慢性脫臼。
    6. 開口創傷(擦傷、裂傷、創傷等): 此為一些身體創傷,不在此進一步說明。
  • 慢性運動傷害 :  慢性運動傷害是指累積多次微小傷害的身體病態現象。受傷者往往無法肯定何時何地發生的,但最後都因影響到運動表現而被發現。就受傷的性質可分為:
    1. 慢性肌腱炎或骨膜肌腱炎(tendinitis) : 肌肉(肌腱)反覆過度的使用之下,造成肌腱連續性的輕度受傷,使得肌腱產生慢性發炎的現象,稱為慢性肌腱炎。著名的運動傷害「網球肘」,即是指網球選手肘關 外上髁處的慢性肌腱炎。
    2. 肌腱腱鞘炎(tenosynovitis) : 在手腳的肌腱外圍,皆有含潤滑液之腱鞘包住,具有潤滑肌腱之作用。慢性的肌腱腱鞘炎起因肌腱長期的反覆過度使用,造成磨擦性傷害,或是急性的肌腱過度使用未完全治好,而繼續運動而反覆性發作。由於肌腱的潤滑作用受到限制,因而肌腱在活動時產生疼痛並發出聲響。
    3. 化骨性肌炎(myositis ossificans) : 對訓練不足或已受傷的肌肉,施以繁重的運動負荷,使得肌肉因受傷而產生病變的發炎現象。可以分為纖維性肌炎與化骨性肌炎兩種。纖維化是肌肉復原時的一個時期,如果在肌肉未完全恢復前就施以繁重的負荷,將使纖維化的肌肉發炎,進而形成化骨性肌炎。
    4. 關節炎(arthritis) : 關節炎的原因很多,有關運動傷害形成的關節炎,是指關節過度負荷或未經適當訓練而給予重負荷,使得關節受傷而發生退化性的病變。症狀則有疼痛、壓痛,但不一定會腫大,關節活動時經常會有聲響發出,有時則會出現腫脹痛覺或無力感。
    5. 滑液囊炎(bursitis) : 滑液囊在關節附近扮演緩衝的重要角色,一旦關節過度負荷使用或受傷時,往往會引起滑液囊發炎。症狀為有腫脹、壓痛與關節活動障礙等,有時症狀類似關節炎,不易診斷。
    6. 疲勞性骨折(stress fracture) : 骨骼在長時間的過度使用下,會在主要的壓力點形成壓力性骨折現象,症狀是運動時受傷處會持續疼痛與刺痛感,休息時的症狀會明顯緩解。經常發生於長跑選手的脛骨與庶骨。
    7. 急性傷害處置不當 : 急性傷害處置不當,造成運動傷害不易復原,甚至產生惡化或長期的後遺症,如肩關節的「習慣性脫臼」與踝關節的「反覆再發性扭傷」等。

 

資料來源 : 運動生理學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