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簡介

子宮頸癌為婦女常見的癌症之一,根據衛服部統計資料顯示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及死亡的第七位。絕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由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所致,其他風險因素包括抽菸、免疫不全、常使用避孕藥、不安全性行為、多重性伴侶等。子宮頸癌是可以透過篩檢加以預防的癌症,因此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,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,盡早治療。

 


 

常見症狀

早期的子宮頸癌可能完全沒有症狀,可能有陰道不正常出血或分泌物、性交後出血等。後期的子宮頸癌的症狀則因侵入或擴散的器官而異,有疼痛、局部有觸痛現象、尿路阻塞等。

 


 

檢查
  • 診斷性切片:在子宮頸上的任何可疑病灶都應做切片檢查,如果發現陰道也有病灶也需切片。
  • 陰道鏡檢查:觀察子宮頸上不正常的血管增生,白色上皮等可疑病變處的變化,並增加切片取位的準確度。
  • 子宮頸椎狀切片(conization):此項切片檢查兼具診斷性及治療性。
  • 實驗室檢查:血球計數檢查,生化檢查(肝、腎功能),尿液檢查。
  • 影像學檢查:胸部X光、輸尿管攝影、電腦斷層檢查、核磁共振檢查MRI)。
  • 正子攝影(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, PET):後腹腔淋巴腺的診斷與腫瘤定位。

 


 

處置
  • 錐狀切除術:零期及第一期上的子宮頸癌可做簡單的或全子宮切除術即可。
  • 手術治療:第一期下、第二期上的早期病灶及部分第二期下子宮頸病灶較大,或合併有慢性骨盆腔發炎的病患應做根除性子宮切除術。
  • 蔓延較廣的第二期下和第三、四期病患屬晚期,則可選用放射治療、手術治療,同時考慮輔助性的化學治療。
  • 化學治療:利用化學治療藥物殺死或抑制癌細胞。
  • 放射線治療:利用高能量放射線殺死癌細胞,可與化學治療合併使用。

 


 

急性照護
  • 手術後照護:傷口護理、疼痛護理、漸進式增加活動量。
  • 接受根除性全子宮摘除及骨盆腔神經血管切除的病人,手術範圍即可能牽涉自主神經進而造成尿路功能的障礙,大多數術後病人常因尿路功能障礙所苦,故當傷口癒合後即開始做小便訓練非常重要。

 


 

居家保健:
  • 手術後避免提重物、均衡飲食促進傷口癒合。
  • 若有留置導尿管需每日導尿管清潔照護。

 


 

緊急返院提醒
  • 若陰道大出血須返院。
  • 發燒、腹部疼痛、陰道異常分泌物或不正常出血、解尿困難有燒灼感。

 

參考資料:

李耀泰、陳福民、沈仁達、郭宗正‧早期子宮頸癌的新保守性治療‧中華民國婦癌醫學雜誌
‧2009;2:18-23。
劉雪娥等(2016)‧成人內外科護理學上冊‧臺北市:華杏。
Kashima K; Yahata T; Fujita K; Tanaka K. 2010 Analysis of the complications after radical
hysterectomy for stage IB, IIA and IIB uterine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. Journal of Obstetrics &
Gynaecology Research, Jun2010; 36(3): 555-559.
諮詢電話:(02)2737-2181 分機8511

※資料來源: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