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簡介

依衛福部2015年統計資料顯示,乳癌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首位。罹患乳癌的危險因子:年齡大於45歲、一側乳房曾罹患乳癌或原位癌、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現象、有家族史(母親或姊妹罹患乳癌)、卵巢癌及大腸癌患者、初經較早(12歲以前)或停經較晚(55歲以後)、胸部接受放射線治療者、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之更年期婦女、停經後體重過重、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等。

 


 

常見症狀

無痛性乳房腫塊、乳頭異常分泌物、乳房橘皮樣變化、乳頭回縮、腋下淋巴腺腫大等。

 


 

檢查
  • 血液檢查:乳癌血液腫瘤標記(CA153、CEA)。
  • 細胞切片: 取出病灶的組織進行病理化驗,並檢測ER/PR/Her-2受體。
  • 乳房超音波:非侵襲性的腫瘤偵測或腫瘤定位。
  • 乳房攝影:偵測及評估腫瘤大小。
  • 其他:偶爾會以核磁共振造影評估腫瘤位置及範圍大小。

 


 

處置
  • 手術治療:乳房全切除術、乳房保留手術。
  • 化學治療:利用化學治療藥物殺死或抑制癌細胞,治療常以多種抗癌藥物併用。常用以下藥物:Doxorubicin、Cyclophosphamide、Docetaxel、Paclitaxel、Trastuzumab、5-FU、Epirubicin。
  • 放射線治療:利用高能量放射線殺死癌細胞,可與化學治療合併使用。
  • 荷爾蒙治療:阻斷荷爾蒙的接受體,達到腫瘤抑制的效果,如:Tamoxifen。
  • 標靶治療:可減少藥物毒性及副作用,如:Herceptin、Pertuzumab。
  • 營養處置:乳癌患者的飲食建議,可分為治療期、恢復期及存活期;患者應依不同階段之營養需求,調整飲食。

 


 

急性照護
  1. 疼痛控制
    • 早期離床活動
    • 手術側肩關節之全關節活動
  2. 維持引流管通暢

 


 

以下為化療期間急性不適之照護,但每個人的反應不盡相同。
  • 噁心嘔吐:嚴重時應告知醫師,必要時會予止吐或胃酸抑制劑。
  • 口腔潰瘍:注重口腔清潔,勤漱口尤其嘔吐後;每日檢查口腔是否有黏膜破損。
  • 脫髮:常於首次化療後7天出現,但療程結束後會回復生長。
  • 白血球減少:化療第一週骨髓功能受影響,導致抵抗力減弱。因此預防感染很重要,避免出入人口密集之公眾場所,佩戴口罩,勤洗手並注意衣服穿著保暖。
  • 血小板減少:約化療後7-14天血小板數量降到最低,可能不覺有瘀血,出現流鼻血、刷牙時牙齦出血,甚或腸胃道、泌尿道出血,宜避免碰撞,並每日觀查上述出血現象。
  • 倦怠是常見不適,心情、貧血都可能導致;適當休息、補充營養。

 


 

居家保健
  • 預防手術側肢體感染並監測是否發生淋巴水腫。
  • 持續手術側肩關節之全關節活動。
  • 適當運動。
  • 定期乳房自我檢查。
  • 維持良好生活型態。
  • 依醫師指示定期回診追蹤。

 


 

緊急返院提醒

當初現發燒、寒顫、引流管滑脫、傷口紅腫熱痛或潮濕等,請速返院就醫。

 

參考資料:

Essermea, L. J., & Harold Burstein, H. (2016).Clinical features, diagnosis, and
staging of newly diagnosed breast cancer. Retrieved from
http://www.uptodate.com/contents/clinical-features- diagnosis-and- staging-of-
newlydiagnosed-breast-
cancer?source=search_result&search=breast+cancer&selectedTitle=2%7E150
諮詢電話:(02)2737-2181 分機8011

※資料來源: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