雲林縣
道路寬廣,車流量不大,是居民健走的好選擇,可由縣議會開始健走,往大學路而行,經過人文公園,繞進旁邊的小路街公理路,之後是寬大的馬路公明路,往公園路方向,旁側有消防局,最後接府文路,回到原點,全程約2.5公里,沿途有紅花綠葉的大樹陪襯,人文公園美麗的造景可賞,餐車型態的露天咖啡座是熱門景點,健走累了在這喝杯咖啡是不錯的選擇。

「西螺大橋」是西螺極為重要的標誌,更是昔日台灣西部縱貫公路的交通樞紐。曾於42年時是「遠東第一大橋」,當時僅次於舊金山的金門大橋,而成為世界第二大橋。步道中的 「石敢當」擁有三百多年歷史,「西螺延平老街」是日據時代的巴洛克式風格建築,約有六十多年的歷史,也是電影「天臺」拍攝地點所在;此外延平路上的媽祖廟─福興宮,參拜太平媽,是電影「逗陣」拍攝場地之一,來西螺行腳,是享受身、心、靈兼具的健康旅程。

嘉義縣
沿堤岸有長堤步道可供健走,約有5公里,爬過一小段的階梯是長堤步道的部分,而沿著階梯往下的是親水公園的腹地。許多人經常選擇傍晚的時候來這裡運動或散步。

水庫內有條柏油鋪設的平坦長堤步道,車子不能進入,可以自由地健走,偶爾可見風箏在天空迎風遨翔,四周視野良好,可俯瞰市區,中埔鄉和番路鄉分別位於兩側,晚上也吸引欣賞夜景的人潮,觀看星光點點的景色。

視野遼闊,東望太平山山脈連峰,西遠眺嘉南平原、六輕工業區、台灣海峽、夕陽、夜景,極為壯麗,較之圳南古道,圳北休閒步道更接近梅山市區,來往更為迅速便捷,近來已成各機關團體假日休閒以及社區民眾作每日健身的健康步道。

嘉義市
嘉義公園建於日治時期1910年,距今約百年歷史,位於嘉義市東郊,依自然山勢開闢園地,佔地19公頃,面積廣大,自然人文並重,是健走的最佳選擇。

後山的步道是愛好運動的人視為健走登山的最佳選擇,隔著環潭道路,有許多條休閒步道,據說這些步道都是民眾一步一腳印規劃出來的。出發點可由八掌溪進水口開始,通往新樂園,還有簡單的鞦韆和涼亭,供人休憩乘涼,路線可一直延伸至筍寮接至外圍環潭道路。而近年更陸續發現豐富的鳥類生態,多達幾十種,賞鳥成為另一個遊憩價值。

台南市
設施有環埤步道、生態保護區、古聚落生活體驗營,還有漫步賞湖吊橋,曲橋、涼亭、小徑、粼粼水波、綠草如茵的草場,提供遊客觀光、休閒,葫蘆埤開放之後,釣客逐日增多,成為休閒公園的特色景致緻。

鎮南宮鄰近烏山頭水庫、六甲鎮南宮附近路兩旁稻田、樹木林立是一親田、親水可喚起人們對田野的可親性,又可增進人文的觀念的觀光景點,工研院南分院、 六甲、南創園區 與烏山頭水庫比鄰,院區景緻怡人,強調開放、參與、交流。六甲院區屬於山坡地之地形,院區除以完善之水保計畫為基礎外,集中並低密度開發,採用生態工法進行開發,在尊重原地形地貌的整體規劃下,造就本區山水相映成趣、蟲鳴鳥叫、綠意盎然的豐富自然景觀,沿途山路有檜杉林木風景優美。

南科這裡規畫了幾處現代化的公園綠地,鄰近聯電對面的公園旁有停車場,繞過停車場後,往前就是一片青綠的草皮,濃濃青草味撲鼻而來,眼前所及是美麗的池面風光,草叢中開滿許多鮮豔的黃花,步道環池而行,健走起來很舒適好走,過去是一座石橋,健走過後附近有木造涼亭可供休憩,但因公園內的樹木並不高大,選擇清晨或傍晚健走比較適合。除了這座公園附近也有另一座滯洪池公園,腹地廣大是何健走,這裡距離心事和善化市區不遠,不妨多利用這裡的的公園環境健走運動,享受清新的生活。

高雄市
高雄市立美術館建址於高雄西北區的內惟碑文化圈,所謂的內惟碑是清朝為防禦侵擾用土石和竹籬圍城的部落,擁有水系和山系交接,具有濕地生態的特色,因此高美館除了具藝術、文化和休閒外,多了生態的特性。美術館和美術公園佔地41公頃,園區內藝術與文化氣息濃厚,來此健走多一份人文感染的氣質。

澄清湖是聞名全台的風景名勝地,位於高雄市交接的鳥松鄉,舊名為「大埤湖」、「大貝湖」,高雄市郊的第一大湖,後來經過整治後,湖面清澈,充滿林園之美,所以改名為澄清湖,環湖河畔花木扶疏,可以自在地健走並感受周圍的名勝風景。

園區設計以結合都市森林與生態植栽之理念,從德民路入口為出發點,一大型金雞日咎為地標,沿路路樹成林,且規劃健走步道,且有大量原生植物及生態景觀,步道路面鮮綠草坪,四周有高大的樟樹,午後健走欣賞景觀是一件不錯選擇。

屏東縣
園區共約83公頃,位於海拔145到220公尺間,因此地形頗為崎嶇,距離屏東市約24公里,交通便利,附近是排灣族和魯凱族群聚的村落,深富原住民文化氣息。健走的話可選擇環繞園區各區域,或是挑戰腳程功力的登山步道。入園後經過第2條吊橋後會看到登山步道的入口標示,介於塔瑪麓灣和富谷灣之間,全程約1,100公尺,共約1,200個階梯,走完全程大約需時50分鐘。

擁有廣大草坪,一望無際的千禧公園,園內的茅屋涼亭帶有熱帶南國味道令人印象深刻,位於人口密集的市區內,交通便利,公園佔地13.2公頃,僅次於屏東的中山公園,腹地鄰近交通要道,四面環接廣東路、勝利路、自由路和大連路,於90年正式啟用,園區並連接至文化局,健走時可由公園內環繞到文化局的圖書館處一氣呵成,四周是一片綠色草坪和大榕樹、椰子樹林,健走起來非常舒適好走。

恆春古城就座落於恆春鎮中央,是台灣保存較完整的古城,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。城牆以磚石灰土砌築而成的,高約2丈、厚約8尺,全長計972丈,建有東、西、南、北四個城門,內外門洞皆半圓拱,在上建有城樓;如今只剩東門算是保存最整,座落在鎮中央的恆春古城保存的相當完整,已列為國家二級古蹟,古意濃厚的四座城門,正好構成一個適宜的旅遊圈,遊客可以從西門為起點,徒步至天后宮、猴洞山、南門,繼而轉向東門,可登上遠眺恆春鎮全景。步道的設計以圍繞中心商圈為圍城,所以遊客除了可以品嚐在地美食後,步上城牆走一圈,尤其上午7-9點及下午3點之後,南風吹拂之下,為最佳的健走時間。步道高居城鎮之上,視野遼闊可一覽山海美景,空橋以木棧道方式穿越恆春國中,沿途居高臨下的美景讓人心曠神怡。

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肥胖防治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