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簡介 

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50歲以上,60-70歲為發病的高峰,女性比率是男性的2.5倍,目前,因此症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,已成為骨科常施行的手術之一。

常見症狀
  • 膝關節疼痛,尤其是上下樓梯時。
  • 膝關節腫脹及僵硬,蹲下去站不起來。
  • 肌肉無力,尤其是從坐姿要站立時。
  • 膝關節雜音。
  • 膝關節活動受限,例如蹲不下去時。
  • 關節變形;以O型腿最常見。

 


 

檢查
  • 做X光的檢查。
  • 膝部力學分析。
  • 關節鏡檢查:膝關節鏡檢查可在局部麻醉,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施行,直接審視關節腔內構造。

 


 

處置
  • 止痛藥。
  • 復健療法:如熱敷、電療。
  •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

 


 

急性照護
  • 手術後回病房需先禁食2小時,若是脊隨麻醉需平躺6-8小時。
  • 手術後會有導尿管引流,尿袋需放置低於膀胱的位置,避免尿液逆流回膀胱,造成感染;當尿袋內的尿液約半袋時需倒空尿袋。
  • 傷口會有引流管(Hemovac導管)以引流出血水,會由護理人員定時來處理,請注意活動或翻身時避免拉扯管路,若不慎拉扯到導管或傷口有滲血,請立即通知醫護人員處理。
  • 手術後會使用機器幫助下肢循環,避免深部靜脈血栓形成。
  • 手術後隔天會使用持續被動性運動機器,逐漸增加膝關節的屈曲程度,以避免發生攣縮。使患膝能彎曲至角度大於90度,才算恢復正常功能。
  • 手術後第2-3天可開始學習以拐杖或助行器下床走路,並練習肌肉強化運動及關節活動。
  • 手術後5-7天可出院,在家中繼續復健運動。
  • 出院後1週回診,這段期間仍要以拐杖或助行器輔助行走。

 


 

居家保健
  • 回家後仍需做股四頭肌、直抬腿及屈膝運動,每天3次,每次30分鐘,以維持人工膝關節活動度及肌肉張力。多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加速骨骼的生長;運動後若有發熱可以使用冰敷。
  • 回家後仍需使用助行器協助走路,並依醫師指示何時停用。
  • 早晨起床可先活動膝關節再下床。
  • 長距離的走路後,若腳有腫脹情形,應暫停步行,抬高腿部休息。
  • 爬樓梯時應健肢先上,再用患肢上,每次只登一階,下樓梯時應患肢先下再下健肢。
  • 避免跪姿、跳躍、爬山、蹲馬步、提重物、行走不平的道路及使用蹲式馬桶。
  • 傷口未拆線前應保持傷口乾燥避免弄濕,若不慎弄濕應立即換藥以避免傷口感染。
  • 傷口經醫師評估約7-10天拆線,傷口拆線1天後才可洗澡。
  • 按醫師指示定期回門診檢查。
  • 手術後約6個月即可恢復到正常生活。

 


 

緊急返院狀況提醒
  • 傷口有紅、腫、熱、痛、流出液體血水。
  • 小腿或足部有腫脹或壓痛。
  • 跌倒或受傷讓膝關節再度受傷害。

 

參考資料:于博芮等(2014)‧成人內外科護理學上冊‧臺北市:華杏。
Shmerling, H. R. (2016).Patient education: Arthritis.UpToDate. Retrieved from
https://www.uptodate.com
諮詢電話:(02)2737-2181 分機8911